达古冰川管理局立足新时代生态环境保护需求,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构建起“科技支撑、系统保护、融合发展”的立体化保护体系,在冰川保育、地质遗迹维护和生态旅游协同发展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创新宣教模式提升公众保护意识
今年中国旅游日期间,达古冰川管理局开展“守护地球印记·共建生态文明”主题宣传活动。通过地质博物馆VR技术,向200余名游客生动展示了跨越200万年的冰川地质演化过程。活动创新采用“科普讲解+互动体验”模式,发放《冰川生态保护手册》等宣传资料186份,设计推出的冰川主题文创产品163件广受欢迎。据问卷调查显示,游客对冰川保护的认知度和支持度显著提升,满意度达92%。
智慧化巡护体系实现精准保护
管理局创新构建“天空地一体”智能巡护系统,投入3套大疆无人机系统开展常态化巡查。在近期专项行动中,累计飞行12架次,完成保护区120平方公里空域巡查,获取高分辨率影像数据200余份。通过智能分析,精准识别出栈道老化等7处设施隐患和1处钙化流失区域,巡护效率较传统人工方式提升三倍。此外,同步建立地质遗迹档案,为实施精准保护提供数据支撑。
科技赋能开创冰川保护新局面
面对入选全球冰川消亡名单的严峻形势,响应联合国国际冰川保护年号召,达古冰川开展冰川保护实验。在17号冰川开展3000㎡辐射制冷材料实验,监测数据显示,冰川消融速率降低75%,年消融厚度减少2.3米,物质平衡改善效果显著。辐射制冷材料的规模化应用取得的成果,验证了减缓冰川消融的有效路径。后续,多所顶尖科研机构将持续联合开展物质平衡监测和气候响应研究,并通过研学活动实现科研成果向公众科普转化。
达古冰川管理局通过科技创新驱动,构建起集保护、监测、宣教、研学于一体的综合治理体系,为同类型冰川保护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未来,管理局将持续深化科技赋能,同时推动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的良性互动,持续推进达古冰川生态环境的科学治理与长效保护。
文字 | 地质公园管理处、科研处
编辑 | 严彬
审核 | 马燕
责编 | 马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