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持续激发村组干部及党员干事创业热情,切实提升思想理论素养与履职能力,强化帮扶队伍战斗力与凝聚力,10月9日至11日,达古冰川管理局精心组织部门帮扶及拖底性帮扶的6个联系村村组干部及党员,赴茂县、彭州市、汶川县等地,围绕基层治理现代化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等主题,开展为期三天的实地考察与“嵌入式”学习。


       考察组首站来到茂县坪头村。学员们深入坪头村,重点学习其以党建引领为核心的基层治理模式。该村通过健全村民自治机制、完善村规民约、发挥党员先锋作用,有效激发了村民参与乡村建设的内生动力。同时,巧妙将独特的羌族文化元素融入村容村貌、民宿体验与节庆活动中,探索出“文化认同+治理有效+旅游增收”的可持续发展路径,为民族地区乡村治理与特色文旅结合提供了鲜活样本。

       来到彭州市,考察组先后观摩了蟠龙村、金城社区与海窝子古镇。

       在蟠龙村,考察组重点学习了其以精品民宿集群为核心、联动特色农产品种植的“民宿引领、多元共生”发展模式。村干部们深入了解了其在资源盘活、市场运营以及吸引青年返乡创业方面的具体做法,为破解我辖区乡村旅游业态单一、经营粗放问题提供了宝贵借鉴。

       金城社区在党建引领下的社区治理与集体经济培育成果令人印象深刻。考察组详细观摩了社区如何通过盘活闲置资产,发展共享农庄、体验工坊等新业态,有效实现了集体增收与居民致富的双赢,其“组织化、精细化、市场化”的运营理念为各村壮大集体经济、提升治理效能打开了新思路。

       走进海窝子古镇,其深厚历史文化底蕴与旅游业态的深度融合成效显著。大家认真学习古镇在风貌保护、业态布局、文旅IP打造以及沉浸式体验项目开发等方面的经验,深刻认识到文化赋能对于提升乡村旅游内涵与吸引力的关键作用。

       在返程途中,考察组来到丹青水磨的凤凰村和老人村,切身感悟灾后重建与农旅协同振兴的实践典范。

       凤凰村作为灾后重建与乡村振兴结合的典范,其科学的规划布局、完善的公共配套设施以及“观光农业+休闲度假”的产业体系,展现了规划先行、整体推进对乡村长远发展的奠基作用。

       老人村在发扬尊老敬老传统文化、营造和谐社区氛围的同时,积极探索“康养+旅游”发展模式,将生态优势与人文关怀相结合,拓宽了乡村振兴的内涵与维度。


       此次跨区域、多点位考察学习,内容充实、针对性强。 通过现场观摩、听取介绍和互动交流,学员们对基层治理的多种实践形态、文旅融合的多元发展路径有了更直观、更深入的理解。大家普遍感到开阔了视野、找到了差距、启发了思路,纷纷表示将认真梳理总结所学所获,结合本村资源禀赋和实际,积极谋划转化落地举措,努力在提升治理效能、培育特色产业、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上实现新突破,为扎实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贡献更大力量。

 

       文字 | 工青妇办

       编辑 | 严彬

       责编 | 马燕

       审核 | 吴成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