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一天假期,全省纳入统计的804家A级旅游景区,累计接待游客256.90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1768.02万元,与去年清明节假期首日相比,分别上升23.67%、53.69%,与2019年清明节假期首日相比,分别上升3.98%、下降11% ,与今年春节首日对比,分别提升25.37%、27.50%。全省文旅市场呈现逐步复苏态势。全省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一天累计共接待群众13.82万人次。
祭扫赏花踏青依然是清明节主题,自驾游、亲子游、近郊游成为主要出行方式,红色旅游、乡村旅游受热捧,特色文化旅游活动丰富多彩。
一、假日文化和旅游工作组织情况
(一)值班组织情况。清明节前,文化和旅游厅通过电视电话会议形式组织召开了全省文化和旅游市场管理工作暨“大整治大提升”专项行动动员部署会议,传达了全国文化和旅游市场管理工作会议精神,部署了今年市场管理工作任务和开展“大整治大提升”专项行动,文化和旅游厅主要领导参加会议并对规范全省文旅市场秩序,夯实行业安全基础,全力保障文旅市场复苏进行了强调。各级文化和旅游部门对假日应急值守工作进行了周密安排,落实专人负责,加强人员培训,严格执行厅领导督导5A级景区和市州、领导干部带班制度和24小时应急值班制度,保证了值班人员在岗在位、履职尽责。
(二)组织安全检查、市场检查情况。省文化和旅游产业领导小组办公室充分发挥文化旅游综合监管及安全应急管理联动指挥平台作用,各级文化旅游、公安、交通运输、应急、市场监管、广电、文物等部门(单位)认真履行监管职责,加强协作配合,做好应急预案和应急处置工作,多措并举确保假日旅游安全,严防各类重特大事故发生。各地持续开展旅游市场秩序专项整治行动,有效降低了涉旅企业违法违规发案率、服务质量投诉率,提高了游客满意度。截至4月5日12:00,全省各级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共出动执法人员2095人次,检查旅行社及分支机构133家次,景区景点296家次,旅游团队21个,文化场所1312家次。
二、假日文化和旅游市场特点
(一)一日游观光采撷、近郊踏青广受热捧。清明时节,全省大部分地区天气凉爽,人们在盎然春意中祭奠逝者,涵养家风文化。虽然今年清明假期只有一天,但是市民游客出行意愿强烈,以返乡祭祖、踏青赏春、美食品尝为主的“一日春游”市场火热。嘉州绿心公园、犍为嘉阳-桫椤湖景区、天福观光茶园等景区成了市民出游的打卡地。清明节前在马边举办的“四川省第十四届(春季)乡村文化旅游节”,围绕乡村旅游吸引了不少游客前往。乐山美食持续吸引各地游客打卡,张公桥、嘉兴路、上中顺等美食街区持续火爆,豆腐脑、钵钵鸡、翘脚牛肉等本地特色美食广受游客青睐。广安市银城花海、五华山、铜锣山等景区推出踏春赏花活动和门票优惠,刺激了旅游消费,游人如织。攀枝花市西区河门口公园三角梅正值旺季,初心园、习风园和高家坪《火红年华》影视基地吸引大量市民游客前来打卡。
(二)祭祀、红色旅游人气聚集。清明节假日很多人把清明扫墓与出游相结合,文化传统与红色文化、红色教育高度契合,红色景区、名人故居成为“全家游”“亲子游”的主要目的地。宜宾市赵一曼纪念馆持续推出“不爱红装爱武装”——纪念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女生队成立96周年特展,广元市红军渡·西武当山、木门纪念馆、红军城、太公红军山等红色旅游景区吸引大量游客前往缅怀先烈,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吸引较多人凭吊地震罹难同胞;巴中市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川陕苏区王坪景区、刘伯坚烈士纪念馆等红色景区研学活动,现场人流量较大。江姐故里“清明祭英烈”活动,大量游客向江姐雕像颂诗献花。
(三)特色文旅活动吸引游客。成都市举办都江堰放水大典活动,依托都江堰水利工程开展实景演出,吸引6.29万游客现场观礼。崇州市元通古镇举办第269届元通春台会,再现春季祭祀及庆典活动,举办“汇江老龙”巡游,吸引4.96万游客参与庆典。阿坝州茂县中国古羌城举行隆重的开城仪式,吸引众多游客参与体验。
(四)新评4A级景区成为旅游热点。自贡中华彩灯大世界景区打造交互式沉浸光影体验,清明期间持续向游客开放,接待游客人数同比增长152%,门票等收入同比增长201%。遂宁市安居区海龙凯歌、蓬溪县高峰山景区等景区,游客络绎不绝。
三、假日期间旅游安全应急和投诉处置情况
清明节假日期间,全省文化和旅游市场运行安全有序。截至4月5日15:00,全省文化和旅游系统未收到重大涉旅投诉,无重大旅游安全责任事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