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科学院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与达古冰川管理局持续开展冰川科考科研活动,先后收集建国初期中国冰川编目遥感数据和近年来开展的冰川科考资料,并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多篇论文,今年初,达古冰川的科考专著——《山地冰川与旅游可持续发展》最终出版问世,全书共30余万字,在山地冰川、冰川旅游等方面有较全面的论述,对科学认识达古冰川、冰川旅游发展、客源市场结构优化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中国第一次冰川编目从开始至完成,直至第二次冰川编目开始,已经过去了30多年,期间由于电脑的普及、遥感技术的广泛应用,技术手段的不断提升,掌握的情况更加清楚全面。2017-2020年,通过对第一次、二次冰川编目所用航片、大比例尺地形图等资料,非数字化的数据、图表等重新修订,目前达古冰川基本概况如下:

       一、 冰川数量和形态类型。

       据统计,达古冰川有现代冰川13条,冰川面积4.32 平方公里,冰川平均面积0.33平方公里,冰川冰储量为0.1319 立方公里。距南边的雪宝顶冰川区直线距离110 km,它们同为岷江流域冰川区,也同为我国现代冰川最东分布区。但达古冰川数量要比雪宝顶冰川区数量(7 条)多,冰川规模比雪宝顶(2.49平方公里)大。按冰川形态类型,达古冰川可分为三类:冰斗冰川(3条)冰斗-悬冰川(3条)悬冰川(7条),冰川规模不大,均为小规模冰川。

       这里需要说明的一点是:70年代第一次冰川编目,黑水共发现19条冰川,1-6号在三奥雪山区域,7-19号在达古景区,目前的冰川编号也延用70年代第一次冰川编目编号。

       (一)冰斗冰川,有(12、17、19号)3 条,冰川面积 2.26平方公里,平均冰川面积 0.75平方公里,是本区最大冰川规模类型。冰斗冰川在地貌形态上有如下一些特点:1、分布在河谷源头或谷地两侧围椅状的凹洼处;2、冰斗底部较平坦而斗壁陡峻。现代的 3 条冰斗冰川均是承袭古代冰川规模较大时期所形成的冰斗地形,现代冰川平衡线已不在冰斗口而却到后壁山坡上,短促的冰舌限于冰斗口内或悬挂在斗口。从形态上看,虽是一条承袭古冰川地形的冰斗冰川,但在形态上还算是一条比较典型的冰斗冰川。积累区比较宽、阔,好似围谷或大冰斗冰川。

       ()冰斗-悬冰川,有 (7、9、16号)3 条,冰川面积 0.61平方公里,平均冰川面积 0.2平方公里。该类型在形态类型中是冰斗冰川与悬冰川的过渡类型。

       (三)悬冰川,有(8、10、11、13、14、1518号)等7条冰川,是本区冰川形态类型中数量最多的类型,冰川面积 1.45平方公里,平均冰川面积 0.21平方公里。这种冰川类型也是山岳冰川中数量最多体积最小的冰川。主要特点:1、多成群见于冰川雪线高度附的山坡上;2、像盾牌似地悬挂在陡坡上;3、前端冰体稍厚,没有明显的粒雪盆与冰舌分化,厚度一般只有一、二十米,面积不超过 1平方公里,对气候变化反应敏感,容易消退与扩展。

       二、冰川分布情况及特点

       达古冰川现代冰川主要分布在海拔5000 m以上山峰周围及主山脊两侧,表现有如下一些特点:

       (一)达古冰川的五座海拔5000m以上高峰。

       1、第一高峰海拔5273m,由于峰区四周地势较陡,仅在峰区西南方向和南方各发育一条冰川,即(8、9号)2条,冰川面积0.47 平方公里,平均冰川面积0.235 平方公里,粒雪区分离,上源区不在一起,2007年冰川普查已经消失;

       2、第二高峰海拔5176m,由于山峰周围地势较开阔,有利于冰川发育和生存,分布(10、11、12、13、16、17) 6 条冰川,是冰川分布最多的峰区,冰川面积2.2 平方公里,平均冰川面积 0.36 平方公里,呈放射状分布;

       3、第三高峰海拔5163m,峰区周围虽没有第二峰区开阔,分布有(7、18、19)3条冰川,是本次冰川分布次多的山峰,冰川面积1.24 平方公里,平均冰川面积 0.41 平方公里,积雪区基本相连在一起;

       4、第四高峰海拔5056 m周围没有冰川。

       5、第五高峰海拔5030 m ,也是本区分布有现代冰川的最低一座峰,分布有(14、15号)2条冰川,冰川面积0.41平方公里,平均冰川面积0.2平方公里,是本区条数分布最少冰川规模最小的一个峰区,不过两条冰川积累区在一起。

       (二)沿山脊两侧发育,呈斑点状,东西坡数量与规模有差异。

       1、西坡有冰川(即7、8、9、10、11、12、13号)7 条冰川,冰川面积1.69平方公里,平均冰川面积0.24平方公里。

       2、东坡有冰川(即14、15、16、17、18、19号)6条,冰川面积 2.63平方公里,平均冰川面积0.44 平方公里,从而可以看出,达古冰川西坡的冰川数量较东坡的多,但东坡冰川规模要比西坡大。

       3、达古冰川最大类型的冰斗冰川西坡有12号一条,发育于海拔 5176 峰西侧,冰川面积0.50平方公里,末端延至4920m 高度处,是本区冰舌末端下伸最高的一条冰川;

       4、东坡有17、19号2条冰斗冰川,冰川面积分别为0.94 平方公里和0.82平方公里。其中19 号冰川,冰舌末端下伸至海拔4300m,是本区冰川下伸最低的一条冰川。

       (三)东坡的平衡线低于西坡,直接影响冰川分布。

       冰川雪线是大气固态降水的年收入等于年支出的界线,也叫平衡线。平衡线的高度主要取决于气候、地形和冰川三者的相互作用。达古冰川发育主要由高海拔寒冷气候高降水决定,地形对气候的影响也不突出。本区东西坡平衡线的分布有一定的差异,但不是太大。主要表现在东坡的平衡线低于西坡。东坡平衡线一般在海拔4920m左右,而西坡平衡线在4960-5000m之间。这主要是由于东坡是迎风坡,降水要多于背风坡的西坡等因素而成。

       三、能看到的三条冰川概况

       (一)一号冰川(17号冰川)编号:5K621G17,经纬度:北纬32°14.17′东经102°45.94′,冰川面积:0.36 平方公里,冰川朝向:积累区:E,消融区:E ,最高海拔:5176m,冰舌末端海拔:4880m,冰储量:0.0102立方公里,冰川类型:冰斗冰川。主要特点:1、分布在河谷源头或谷地两侧围椅状的凹洼处;2、冰斗底部较平坦而斗壁陡峻。

       (二)二号冰川(16号冰川)编号:5K621G16,经纬度:北纬32°13.68′东经 102°46.25′,冰川面积:0.07平方公里,冰川朝向:积累区:E,消融区:E ,最高海拔:5160m,冰舌末端海拔:4840m,冰储量:0.0011立方公里,冰川类型:冰斗悬冰川。主要特点:该类型在形态类型中是冰斗冰川与悬冰川的过渡类型。

       (三)三号冰川(14号冰川)编号:5K621G14,经纬度:北纬32°13.44′东经102°47.01′,冰川面积:0.11 平方公里,冰川朝向:积累区:NE,消融区:NE ,最高海拔:5030m,冰舌末端海拔:4760m,冰储量:0.0021立方公里,冰川类型:悬冰川。主要特点:1、多成群,发育在冰川雪线高度附近的山坡上;2、像盾牌似地悬挂在陡坡上;3、前端冰体稍厚,没有明显的粒雪盆与冰舌分分化,厚度一般只有1-20米,面积不大,对气候变化反应敏感,容易消退与扩展。

       四、冰川变化是气候波动的必然结果

       大气降水和热量状况的改变,深刻地影响着极地冰盖和山地冰川的消长。世界各地冰川变化观测和研究表明,小冰期大约结束于上个世纪中期。小冰期结束以来,全球范围内冰川退缩或为主导趋势,但由于各地气候条件不同,冰川退缩幅度也表现出明显的地域差别。我们知道,冰川对气候变化反应高度敏感,山地冰川尤其如此。因此,冰川素来被称为气候变化的指示器。利用中国两次冰川编目资料,可了解40多年来达古冰川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的变化状况。

       因此,达古冰川的保护势在必行,须加快做好保护性措施的调研和试验。(撰稿/黄仕海,审稿/王世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