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达古冰川管理局紧抓市场复苏机遇,通过巩固川渝市场保存量,拓宽华东、沿海市场做增量,丰富旅游产品供给,优化营销活动布局,实现景区游客量和综合收入实现双增长!截止2023年12月31日,达古冰川景区累计接待游客量突破25万人次,同比增长140.61%;实现景区综合收入7246.26万元,同比增长172.91%;其中门票收入1263.28万元,同比增长245.56%。旅游市场持续向好,呈强劲复苏态势。

       多措并举,激发景区发展新动能

       近年来,达古冰川景区以打造“全力打造冰川彩林国际旅游目的地”为主线,通过加快景区基础设施提升改造步伐,强化员工教育培训,加大宣传营销力度,开展服务品质提升专项行动,深度挖掘经营性项目潜能等措施做大唱响“大冰川、大彩林、大雪山、大长征”四大品牌ip,景区知名度、美誉度不断攀升,旅游市场预期持续向好。

       2023年以来,达古冰川景区深刻把握旅游市场的新变化和消费需求释放的新机遇,深入推进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确立以“潮玩达古”为主题,持续扩大多样化高品质旅游产品供给,强化网红及沉浸式旅游体验。通过创新,在突出冰雪旅游资源、彩林两大卖点的同时,还积极探索、构建“旅游+”更多可能的桥梁,采用旅游+科研,旅游+教育,旅游+体育的方式,先后进行了“冰川盖被子2.0”加强版实验、“看冰川”多日主题研学游、“达古冰川自行车嘉年华”等系列科研活动及营销活动。

       同时,达古冰川景区还采取不同形式,加大景区对外的推介力度。先后参与四川省和阿坝州在南京、海南、青岛等地举办的系列推介会,借助微博微信、抖音、bilibili等新媒体矩阵账号开展旅游宣传、线上互动,聚焦年轻化表达,强化国际化传播,营造浓厚的旅游氛围,吸引大批游客。

       积蓄蓬勃力量,打造冰川保护全国典范

       冰川是大自然赐予达古冰川的瑰宝。达古冰川景区自2020年首次开展应用人工措施减缓冰川消融的“冰川盖被子”试验以来,已持续开展了4年,在减缓冰川消融研究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创新冰川保护方法,寻求保护最佳方案

       开展冰川保护关键技术攻关,优化材料铺设方法和选择合理铺设时间,在冰川未进入消融期时展开冰川保护实验。联合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尝试利用人工造雪的方式保护冰川、减缓冰川消融。联合南京大学开展冰川保护材料关键技术攻关,将铺设材料升级为泡沫式新型纳米材料,利用无人机撒播材料的方式保护冰川,开展实验效果评估,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发挥专家工作站作用,构建冰川保护专家团队。

       管理局充分利用达古冰川专家工作站平台,吸引国内外冰川保护的相关专家来站工作,成为人才汇聚高地。研发冰川保护的关键技术,打造成我国乃至世界的冰川保护技术高地。开展冰川和环保知识的宣讲,成为冰川科普和研学的高地。通过达古冰川专家工作站,将达古冰川景区打造为中国冰川“保护与开发”相结合、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典范。最后,加强本土人才培养,夯实冰川保护人才队伍。按照州委州政府的要求,持续推进冰川人才港的建设。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以达古冰川为实验场地,加强管理局内部人才的培养,塑造有技术、能保护的本土人才队伍。

       下一步,达古冰川景区将全力推进国际旅游目的地建设,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坚持文化和旅游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不断提升旅游接待服务品质,努力创建国际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和国家5A级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