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黄河情】

       天苍野茫,风吹草低,牛羊满坡,热尔大草原广阔无垠。

       近日,记者跟随“中国梦·黄河情”网络主题活动采访团到达若尔盖,走近这片美丽湿地上的生态守护人。

       依偎在黄河母亲怀里的若尔盖儿女心怀这片土地,时刻保护着母亲河的水源,用不同的方式默默守护着同一片净土。

       “治理这片土地虽不易,但管护更重要”

       “我第一次来这儿的时候,这土地还是非常荒凉的。你看现在都被青草、灌木覆盖起来了。”在若尔盖县辖曼镇西仓村沙化治理点,过去的漫坡黄土的景象已经不再,山坡上布满了一片片网格型高山柳沙障,若尔盖县林草局生态修复股林业助理工程师涂胜蹲下身子,用手感觉交错缠绕的柳枝:“这些高山红柳沙障是务工人员们一个个编制出来的,差不多有20公分高,很牢固。”

       曾经,地处青藏高原东部高寒生态脆弱区的若尔盖县沙化土地面积达80308.18公顷,占草原面积的9.9%,气温低、冰雪多等因素导致高原沙地上植树种草面临巨大困难,找出适合高寒流动沙地治理的技术成为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课题。

       治沙,先固沙。经过长时间摸索与试验后,若尔盖县总结出“高山柳沙障+植灌+种草+施肥+围栏封禁管护”的技术模式。

       “目前我们这里主要针对流动的沙丘,编制高山柳沙障来固沙、保水,栽植高山柳扦插苗形成2m×4m的网围栏,同时利用牛羊粪和有机肥改良土壤、促进植被恢复,这种技术的治理成效很不错。”

       眼看着曾经的漫漫黄沙地,如今长成片片牧草地,涂胜喜上眉梢。

       “治理土地不容易,但管护更重要。三分治理七分管护,目前沙地已进入为期三年的管护期,围栏封禁管护,稳固治沙成效。如今沙地的植被覆盖度有所增加,沙移现象也逐渐减少了。”

       记者了解到,截至2019年底,该县先后累计投入资金3.7亿元,治理了各类沙化土地2.7万公顷,占全县各类沙漠化土地总面积33.62% 。通过“一年阻风固沙,两年植被恢复,三年苗木成活,五年灌草结合”的治理措施,若尔盖生态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沙化程度呈现“总体好转、局部可控”的良好趋势。

       近年来,当地牧民在政府的鼓励引导下,也积极主动参与到生态管护中,并得以增收。据了解,该地块产生36040个劳务用工,直接增加当地劳务收入306万元。

       “要把这片湿地当成自己的家来保护”

       沿着近3公里长的木质栈道前行,在水草丰美处驻足远望,一片天然的海子缓缓纳入眼底,湖畔边芦苇丰茂,湖中黄鸭三两成群,嬉水自乐。水天一色,相互映衬,这里便是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花湖。

       花湖是全国最大的黑颈鹤保护区,而作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花湖湿地保护区的“宠儿”,黑颈鹤的繁衍与行踪都时时刻刻牵动着若尔盖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科研科科长索朗夺尔基的心。

       “每到黑颈鹤产卵的季节,国家鸟类环志中心的专业人员都会来为幼鹤进行环志,给它们戴上金属环、彩环和卫星追踪器,这样就能了解它的迁徙路线、时间、地点等。”

       “今年6月,花湖境内又有5对黑颈鹤产卵孵化。过去只有400来只,目前几乎增加到1000只了。”说起黑颈鹤宝宝,索朗夺尔基的喜悦溢于言表。每年11月,黑颈鹤将带着鹤宝宝迁徙到云南贵州等地越冬,来年3月,又不远千里飞回花湖,在这里筑巢、产卵、孵化。

       据了解,自1999年花湖湿地景区开发建设以来,湿地湖泊面积由215公顷扩大到650公顷,恢复了湖泊周边沼泽892公顷。

       近年来,若尔盖聘用35名巡护人员和291名建档立卡贫困户为湿地生态管护员,对湿地生态资源进行管护,在湿地资源管护全覆盖的同时促进牧民增收。

       与此同时,花湖建立了生态科普站传播生态保护知识。“不仅如此,保护区的工作人员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家里人,保护湿地、保护野生动物的这种意识也就逐渐家家户户相传,入脑入心啦。”对于花湖湿地,他有感而发:

       “有时候我觉得花湖就像自己的家一样,我时刻关注着它,保护它也成了我最想做好的事情。”

       沙地化绿茵,群鸟眷湿地。

       这些,都是阿坝州一步步变得更加美好的见证,它令荒地重发绿芽,让阿坝儿女笑靥明媚。

       如今,优美的生态环境早已成为阿坝州最靓丽的名片,而他们——阿坝生态的守护人也会与此长久相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