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政务公开工作条线的小伙伴,马上又要开展编制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了。今年1月初,小编曾推送过编制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小技巧,你学会了吗?很多小伙伴表示受益匪浅,很实用。

       今天小编继续以“避坑”的方式来给大家提炼编制年报要点,供大家学习参考,了解规范编制年报的相关要求。如有疑问,可咨询小编。

       第1问:编制发布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答:2019年5月15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五章监督和保障”中的第四十九条和第五十条对于年报发布和内容提出要求;2021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政府信息与政务公开办公室关于印发《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格式》的通知(国办公开办函〔2021〕30号)(以下简称“《年报格式》通知”),对如何编制年报提出了详细要求。信息公开公众号曾就该文件做过解读,大家可以点击查看——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格式修改要点提炼

       第2问:关于年报发布的时间,有明确规定吗?可以延迟发布吗?

       答:《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年报格式》通知关于时间发布的要求有明确规定,不可随意调整发布时间。

       以2024年年报为例,2025年1月底前,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部门(即各县(区)部门和街道镇(乡)政府)应对外发布2024年度年报;2月20日前,县级政府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汇总所属部门和街道镇(乡)政府的年度报告,向上一级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提交并向社会公布;3月10日前,地市级政府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汇总所属部门和县级政府年度报告,向上一级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提交并向社会公布;3月31日前,省级政府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汇总所属部门和地市级政府年度报告,向全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提交并向社会公布。

       第3问:关于年报全文的框架有具体要求或有模板吗?

       答:《年报格式》通知对年报全文框架作出了具体要求,即完整的年报应包括一级、二级标题名称,具体如下:

       一、总体情况

       (一)主动公开

       (二)依申请公开

       (三)政府信息管理

       (四)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建设

       (五)监督保障

       二、行政机关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三、行政机关收到和处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情况

       四、因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被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情况

       五、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情况

       六、其他需要报告的事项

       上述一二标题不可缺失,否则就不是一篇完整的年报了。

       第4问:请问年报“一、总体情况”文字内容越多越好吗?有字数要求?

       答:《年报格式》通知要求“一、总体情况”文字内容要重在聚焦主题、简明客观,篇幅原则上不超过一千字,这是对内容和字数要求,字数切勿超“标”。同时,“一、总体情况”应完整包括 主动公开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管理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建设监督保障缺一不可。

       第5问:《年报格式》通知中有三个表格,该如何准确填写呢?

       答:年报中的“二、行政机关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三、行政机关收到和处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情况”“四、因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被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情况”三部分都是表格,填写表格时应先熟悉填表的基本要求,表格不能留空,如没有对应数字,应填“0”。每部分的表格都有数字逻辑关系,应按照勾稽关系准确填写。

       请注意:二、行政机关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三、行政机关收到和处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情况”表格中有涉及本年度和上年度数据,应认真核查填写,确保数据匹配。

       第6问:表格数据的勾稽关系是指什么?怎么理解和准确填写呢?

       答:据小编了解,这是很多小伙伴在填写年报数据时最困惑也是最容易发生错误的地方,在这里着重讲讲。

       首先,年报中“三、行政机关收到和处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情况”“四、因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被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情况”表格数据有严格勾稽关系。

       其中,“三、行政机关收到和处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情况”表格中横纵数列的数据的勾稽关系为:第一项加第二项之和等于第三项加第四项之和:即一、本年新收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数量+二、上年结转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数量=三、本年度办理结果(总计)+四、结转下年度继续办理。此处应注意行列间的数据都是存在数字逻辑关系,填好相应数据后,仔细数数,是不是存在“一+一不等二”的情况。同时,表格中“二、上年结转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数量”应据实对照上年数据填写,不得虚构或随意填写。

       同时,“四、因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被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情况”表格也有数据勾稽关系,即总计前的数字相加等于总计数。

       请注意:根据行政复议法和行政诉讼法有关规定,行政诉讼处理结果区分为两类情形,分别是“未经复议直接起诉”和“复议后起诉”;对于行政复议机关作为共同被告的行政诉讼案件,只计算原行为主体的案件数量,不计算行政复议机关的案件数量(国务院办公厅政府信息与政务公开办公室关于政府信息公开年度报告有关项目填报问题的解释)。

       其次,在填写上述两个表格时,填写人员应先准确理解本年度所有作出正式答复的答复口径、答复类型归类情况与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总体数据情况,如有相关内部办理操作系统平台提供数据支撑,可在系统数据基础上准确分门别类地填写。

       最后,反复核对很有必要。建议编写年报的小伙伴在填写好数据后,可以邀请同事帮忙核对,特别是数据勾稽关系。近些年来,小编也看了不少年报,发现有些数据填错了,并且,在和负责编写年报的小伙伴当面核对时,“当事人”也很难发现或甚至不知道错在哪儿。另外,在年报发布后,各位需要再看看网站最终发布的情况,检查是否出现网页页面不完整或者页面数据与实际数据不一致的情况。

       第7问:年报最后两部分的文字内容怎么写呢?

       答:“五、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情况”“六、其他需要报告的事项主要是以文字内容为主。

       其中,“五、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情况需要对上一年度或本年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情况进行描述,不得出现原文照抄往年文字内容的情况,不得出现年年雷同问题。

        “六、其他需要报告的事项文字内容应包括两大方面:

       (1)报告本单位认为需要报告的其他事项,如落实年度政务公开工作要点情况等;

       (2)报告依据《政府信息公开信息处理费管理办法》收取信息处理费的情况,建议以表格方式或要素描述方式进行报告,具体可以包括这些要素:发出收费通知数、通知收费数量(件或页)、通知收费金额(元)、实际收费数量(件或页)、实际收费金额(元)

       请注意:此处的“收取信息处理费的情况”是规范表述,切勿人为造词,千万别出现“政府信息费”、“政府信息处理费”、“信息公开费”等称谓。

       第8问:对年报文字表述内容重复率是否有要求?

       答:没有文件对年报文字表述内容重复率有提具体要求,但是本着对工作负责的态度,不应出现大段照抄本单位过往年报中的文字和其他单位年报中的文字,鼓励原创!考虑到一些工作内容和表格文字这些不得不重复情况下,如果真要让小编说个比例的话,建议不超过20%。

       第9问:年报可以增加对一些新情况的表述内容吗?

       答:当然可以。今年最大的一个变化是修改后的《行政复议法》得以正式施行。《行政复议法》规定对行政机关作出的不予公开答复不服时要求复议前置。想必各地已经出现了一定数量的需要复议前置的案件。这些案件的数量、复议后的相关情况都是值得书写的内容。建议各单位如果要写,可以在“一、总体情况”的依申请公开中增加文字说明,或者通过新增表格形式在四、政府信息公开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情况中进行展示),专门对复议前置的案件进行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