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地质遗迹保护名录

       对公园内属B级导向型地质遗迹景观有13处,科学价值和美学观赏价值极大;属C级主要地质遗迹景观有33处,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和很高的观赏价值;属于D级配套型地质遗迹景观有16处。

四川达古冰山地质公园地质遗迹保护名录表

B.保护区划分

(一)地质遗迹划分原则

       根据地质公园内地质遗迹分布及其价值特征,对地质遗迹实行三级保护。

       1、一级保护区(点) 具有典型的、重要的科考价值,同时又很少见的地质遗迹出露区(点),划为一级保护区(点)。

       2、二级保护区(点) 比较典型的具有一定代表性、规模相对较大的地质遗迹,或者同类地质遗迹类型较多,但是其地质现象出露相对较好,地质遗迹敏感中等,自然环境和交通条件较好,是开展地学科考和科普教育、科普旅游的良好场所,划为二级保护区。

       3、三级保护区 在同类地质遗迹中,对于虽然不算很特别,或者是与其它重要地质遗迹相配套的,地质遗迹敏感度较低,具有一定科研价值或者较高景观价值的区域,划分为三级保护区。

(二)保护区类型级别和范围的划分

       将公园的地质遗迹保护区划分为一级、二级、三级保护区(点),总面积约40.51平方千米,占公园总面积约79.61%.

       一级保护区(点):公园内一级保护区为达古现代冰川及古冰川地质遗迹保护区,面积28.89平方千米、卡龙沟钙化地质遗迹保护区,面积2平方千米,总面积约30.89平方千米,占保护区面积约60.57%。一级保护点有3处,为东措日月海、鲸背石群、凌云瀑布。

       二级保护区:公园内二级保护区为东措古冰川地质遗迹保护区,面积4.11平方千米、金沙滩地质遗迹保护区,面积3.5平方千米,二级保护区总面积7.61平方千米,占保护区面积约14.92%。

       三级保护区:公园内三级保护区为卡龙沟上游地质遗迹保护区,面积2.1平方千米,三级保护区总面积2.1平方千米,占保护区面积约4.12%。

四川达古冰川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保护区(点)划分一览表

C.分级保护措施

       (1)一级保护区(点)

       ①在当地居民进入保护区、点的主要入口醒目处,设置保护区界碑及解说牌,介绍地质遗迹名称、科学价值和保护价值,增强人们保护意识。

       ②严禁建设与景观无关的设施,不得安排食宿床位。可在保护区内安置必需的保护设施,主要作为科学研究和科学教育实践的基地。

       ③对于容易遭人为破坏的地质遗迹,要以围栏进行圈隔,且围栏材料应根据当地情况因地制宜,采用经济并兼顾耐用的材料。

       ④不得进行任何与保护功能不相符的的工程建设活动,不得进行矿产勘查、开发活动,不得设立宾馆、招待所、培训中心、疗养院等大型服务设施。

       (2)二级保护区(点)

       ①在不降低地质景观质量的情况下,为方便游客,可适当设置一定规模的购物、休憩、照相等服务设施,但须与景观环境协调,且要严格控制游客数量。

       ②必须限制与地质游赏无关的建筑,且要限制机动交通工具进入本区。

       ③游览道路布局应以不破坏景观为原则,并充分考虑地质灾害影响,确保游人安全。

       ④不得进行任何与保护功能不相符的的工程建设活动,不得进行矿产勘查开发活动,不得设立宾馆、招待所、培训中心、疗养院等大型服务设施。

       (3)三级保护区(点)

       ①有序控制各项建设与设施,并要与环境相协调。

       ②加强该区的环境恢复工作,不得有毁林开荒,乱砍乱伐等破坏环境的行为。加强该区域内植树造林、水源保护和环境恢复工作,以维持园区生态系统的稳定。

       ③严格控制公园内居民人口数量,并控制生产生活用地。

       ④在进入保护区的各主要道路旁醒目位置设立警示牌和指示兼解说牌,在比较容易受到人们经济活动行为破坏的地点设立保护界桩和警示牌。

       ⑤不得进行任何与保护功能不相符的工程建设活动,不得进行矿产勘查、开发活动,不得设立宾馆、招待所、培训中心、疗养院等大型服务设施。

       (4)公园内其它区域的保护

       ①地质公园边界设立界碑。

       ②基础与服务设施的场地建设应有较好的地形、地质条件,不受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威胁。

       ③地质公园内禁止开山、修建水库、开荒等破坏地貌景观和自然生态环境的活动,不得设立任何形式的工业开发区。

       ④可以以科普专线的形式,串联公园内重要的地质遗迹景观点,方便开展科普专项旅游活动,建立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和科普培训基地。

       ⑤服务区内可发展与旅游产业相关的服务业,控制其他产业,不允许发展污染环境、破坏景观的产业,控制服务区的规模,其面积不得超过公园总面积的百分之五。

       ⑥地质环境保护区遵循自然保护区的相关条例进行保护。

       (5)其它保护手段

       ①法律法规

       地质遗迹保护工作要全面贯彻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结合地方实际情况,制定出合适的地质遗迹保护管理实施办法,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②技术监控

       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对公园内地质遗迹极其周围环境进行监控分析,及时掌握地质遗迹情况。

       ③管理落实

       建立健全公园管理机构,将地质遗迹保护落实到各个部门,实现分区管理、责任到人,将保护工作落到实处,一级保护区(点)落实到人。

D.主要地质遗迹保护措施

       (1)冰川地貌保护方案

       气候、降水、温度以及人类活动等环境的改变都可以导致冰川的退缩加速。反之冰川对气候变化反映敏感,气温的微弱降低或升高可引起冰川大幅度前进或后退,是气候变化最直接和最明显的指示器。在全球性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冰川退缩已成为人类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因此要加强冰川的保护刻不容缓。

       ①全面开展公园现代冰川调查、动态监测以及环境监测,研究影响冰川消融的因子,全面摸清冰川消融的方式、空间及时间上的分布、强度等对冰川物质平衡、冰川性质和冰川规模、冰川变化等都有密切的关系。为冰川保护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

       ②全面开展环境保护,重点确保高山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原始性,严格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力争区域内的生态环境不出现大的波动和根本性改变,努力将自然环境引起的冰川退缩因素降至最低。

       ③加强对旅游行为的管理,控制游客的规模和数量,避免人类活动的增多、人体释放的热量及新陈代谢排出的CO2对加速冰川的退缩的消极影响。

       ④严格划分游览区域和保护区域,将游览区域与保护区域进行隔离,严禁游客进入冰川遗迹区范围。

       ⑤设置冰川观测点,对冰川变化的动态进行监测,同时设立环境监测点,建立监测网络,监测内容主要包括:冰川消融量、水质变化、植被变化、雪崩和泥石流灾害等。

       ⑥完善公园的标识系统建设,重要设立警示牌、提示牌、界桩、界碑等建设,同时完善公园的科学解说系统,对游客和社区居民开展科普教育,提高公民的冰川保护意识。

       (2)高寒岩溶钙华沉积地貌保护方案

       高寒岩溶钙华景观的形成需要极其苛刻的水环境条件和自然环境条件,因此对高寒岩溶景观的保护主要通过对自然环境和水环境的保护来实现。经调查,卡龙沟内钙华坝渗漏、湖泊水位下降及钙华退化现象普遍存在,局部地方钙华严重失水炭化变化。因为需要采取以下措施对卡龙沟钙华进行保护。

       ①开展卡龙沟钙华的形成与演化趋势方面的研究。重点对景观水储水构造的空间组合特征及区域地质历史的分析出发,并结合年轮测定,对水循环系统及钙华景观在时空上的分布及动态演化规律进行了研究,进而对景观演化趋势作出评价。

       ②开展生物作用对钙华的影响方面的研究,对卡龙沟钙华藻类进行了采集、鉴定和分析,研究得出生物多样性在岩溶沉积形成中具有重要的地质生态学意义。

       ③设置岩溶钙华观测点,对卡龙沟钙华动态变化进行监测,同时设立环境监测点,建立监测网络,监测内容主要包括:气候、降水、温度、水质、植被、空气质量等。

       ④加强对旅游行为的管理,控制游客的规模和数量,避免人类活动的增多、人体释放的热量及新陈代谢排出的CO2对钙华产生消极影响。严格划分游览区域和保护区域,将游览区域与保护区域进行隔离,严禁游客进入钙华滩、池等区域。

       ⑤开展保护工程建设,重点对上游的转花泉进行围栏保护。

       ⑥完善公园的标识系统建设,重要设立警示牌、提示牌、界桩、界碑等建设,同时完善公园的科学解说系统,对游客和社区居民开展科普教育,提高公民的岩溶保护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