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睛】见到非遗传承人根登扎西老人,是在达古冰山脚下的一个茶馆里,临窗而坐的他,左手捻着佛珠,右手摇着一枚嵌着绿松石的转经筒,神情安静凝视窗外,似在思考,一顶白色的礼帽与镶着艳色花边和皮毛的藏袍很搭,服饰的精致中透着一股贵气。

(文/图 尤紫璇)

 

       见到非遗传承人根登扎西老人,是在达古冰山脚下的一个茶馆里,临窗而坐的他,左手捻着佛珠,右手摇着一枚嵌着绿松石的转经筒,神情安静凝视窗外,似在思考,一顶白色的礼帽与镶着艳色花边和皮毛的藏袍很搭,服饰的精致中透着一股贵气。

 

       眼前这位老人,是达古当地藏族乐器“嘶啵嘞”的非遗传承人,关于“嘶啵嘞”的来历,根登扎西老人给我们讲起了一段神奇的传说,相传,格萨尔王为迎娶他的妻子,却被一条河拦住了去路,格萨尔王吹起了“嘶啵嘞”,河对岸他未来的妻子,吹响口弦回答,两人以音乐传情达意,最终结为夫妻。

 

       扎西老人说,这是他父亲讲给他听的,而他父亲则是从他爷爷那里听来的,就这样神奇的“嘶啵嘞”是口传身教而来,到扎西老人这里已是第三代。

 

       扎西老人从怀里掏出一个已经被揣摩到金黄的竹筒,竹筒底部刻有装饰纹,他小心翼翼的把“嘶啵嘞”从竹筒里取出,传说中的“嘶啵嘞”长短大小似两根筷子的竹制小棍一头坠着一块佛牌,用红色绳子缠绕并在一起,棍上有6排12个小黑点(应该是小孔),尾端用竹制的塞子塞着,演奏时取下塞子。 

 

       演奏嘶啵嘞需要极好的肺活量,气息从鼻子进从嘴巴出,相当于憋气法演奏,所以难度非常大,根登扎西老人说他家三兄弟,只有他传承了这项乐器的演奏,他也曾教过他的儿子,但是由于他儿子从事其他工作也没有再继续。 

 

       为了这项技艺的传承,已经八十二岁的扎西老人每周末会到当地的色古尔寄小(寄宿学校)授课。冯骥才先生说过“民间文化的传承人每分钟都在逝去;民间文化每一分钟都在消亡。”这些以人的口传身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随时会有“人亡艺亡”的危险。传承和保护并非个人职责,应是在各方面力量的努力下,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因为当天是不想让老人太累,并没有要求他演奏,似乎是错过了一个机会,但是再去达古,或在某一个湖畔或在牧场上在达古河边,会见到根登扎西老人,会听见“嘶啵嘞”悠扬的旋律在山间回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