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中国城镇化率每年都会增长1个多百分点,中国已成为全球城镇化增速最快的国家之一。全国 “两会”期间,新型城镇化成为会场内外的热词。即日起,我们连线几位地方官员和城市运营商。请这些嘉宾发表对推进新型城镇化发表自己的观点。

 

依当措,中共理县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

 

          问:是否可以把特色民族文化看成理县今后发展文化软实力重要的根基和巨大的潜力市场?

          答:是的。文化作为软实力的主要载体,既是意识形态的一个重要方面,又是经济领域的一个重要产业。近年来,理县依托“藏羌文化走廊”建设,引进内地高校先进理念,深入开展民族民间文化的挖掘、传承、保护和利用,合力创作《古羌神韵》、《屯兵印象》、《吉祥谷之恋》等文化精品,深度开发“花儿纳吉赛歌节”、古羌“夬儒节”、“嘉绒藏族若木纽节”等本土特色节庆活动,民俗婚庆等文化旅游产业,在增进民族文化认同的同时,又推动了县域软实力的整体提升。可以说,“十二五”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特色民族文化资源将是理县产业转型升级、软实力加快提升的内生动力。

          问:如何使文化遗产在旅游开发中得到保护?

          答:就这个问题,县委政府已经做了一些探索,也取得了一些明显的效果。一是我们深度挖掘藏羌民族文化,举办各种民俗文化节庆活动,以节庆活动宣传旅游、吸引游客。例如,我们通过举办红叶温泉节系列活动,成功将藏羌民族歌舞、美食等文化融入了乡村旅游发展。二是我们注重通过一些实体,把文化旅游结合到一起,例如,桃坪羌寨、甘堡藏寨,它既是旅游景点、又是文化景点,游客在住寨子、游寨子中体验藏羌民族文化,还有我们国道沿线具有民族特色和融入民族元素的藏羌民居,都是文化保护传承和旅游开发的结合点。三是我们加强民族文化传承人的培养,并引导民间艺人在保护民族文化的同时,向旅游转型发展。例如开发羌笛制作、唐卡绘画等,既通过参与旅游实现了增收,又通过旅游产品使文化得到了发扬和传承,达到了文化在旅游中保护,在旅游中传承和发展的目标。

          问:如何实现文化旅游与特色产业相融发展?

          答:一是注重与特色农业发展的结合,理县大白菜、车厘子、卡子核桃等生态农产品就地就近转化为旅游商品,农民群众收入不断增加,更重要的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主动性得到了激发,促进了特色效益农业加快发展。二是注重与乡村旅游发展的结合,以桃坪羌寨和甘堡藏寨为例,我们突出民族村落建筑风格,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健全配套服务功能,赋予其活的文化形态,塑造了独树一帜的观赏风格。三是与工业发展的结合,例如:游客可直接进入高原绿谷等县内绿色园区企业,参观原料生产、产品加工、成品储存等各项流程,这既丰富了理县旅游的内涵,又为拓宽产品市场奠定了基础。

          问:谈谈对旅游城镇化的看法。

          答:旅游城镇化是通过发展旅游,提升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发展“吃、住、行、游、购、娱”等服务行业,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城乡居民改变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向旅游集镇集中居住,向旅游相关产业集中就业,实现城镇化的一种模式。这种模式非常适宜旅游资源富集的民族地区,我县与四川发展(控股)有责任限公司合作开发的“古尔沟世界温泉小镇”项目,就是充分利用我县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以古尔沟镇为核心,推动旅游城镇化发展的积极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