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记者从九寨沟景区管理局获悉,九寨沟景区一期89处地灾治理项目完工。这也意味着,89处地灾治理项目将在汛期发挥防灾功效,确保九寨沟灾后重建安全推进。

       受“8·8”九寨沟地震影响,九寨沟景区内地质灾害主要分为山体崩塌、泥石流和滑坡三大类型。据灾后重建中期项目调整规划,九寨沟景区地灾治理项目共170个,分三期治理。按稳、挡、拦的治理原则,施工方采取了修桩板拦石墙、挂主动被动防护网和泥石流拦挡坝等方式进行治理。

       其中,一期89处地灾治理工程于去年4月开工,分为4个标段,分别由四川省地质工程勘察院和四川华地公司承建。作为灾后恢复重建的控制性工程,下季节海公路边坡上部崩塌治理工程是一期地灾治理项目中投资额度最大的一个,采取的是“棚洞+桩板拦石墙”的措施进行治理。华地公司现场执行经理朱磊说,项目的最大亮点在于,棚洞紧靠下季节海子的一侧,在重建中立了61根桩,做成了一个个小窗口。“不仅治理了地灾隐患,还将形成新的游览点,给游客带来在家里看海景的体验。”

       为了保护九寨沟的山水美景,防止自然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施工方始终将“绿色施工”践行到每一个具体的施工细节。省地勘院地质工程公司副总经理陈新告诉记者,施工过程中,所有机械设备作业时底部都采用专用垫块铺底,防止漏油污染。安主动防护网时,采用工程措施绕避坡面植被的创新处理方式,避免了大面积植被损毁。施工结束后,还对临时占地及时进行撒播草种恢复。

       在施工中,施工方还采取了新工艺来进行地灾治理。九寨沟景区树正寨下行站台对面崩塌治理点的坡面和坡脚,有巨石威胁着村寨居民和游客,也对施工安全带来隐患。治理原计划为修建桩板墙,需50根人工挖孔桩,最深要挖至地面以下7米。结果发现这里地层严重架空,山体巨石松散,极易垮塌,根本没有办法进行人工挖孔。经专家和设计人员踏勘现场,最终确定用钢管排列成矩形的钢管架,打入地基深处,代替人工挖孔桩,受力效果相同,还可以减少大型机械进场。陈新说,“第一次采用‘上部桩板墙+下部钢管桩’的‘混搭’方法很成功,将来可以在更多治理项目中推广。”

       据介绍,九寨沟景区二期54处地灾治理项目已在4月23日全面开工,预计今年10月完工,三期地灾治理项目将在8月8日前开工。(何晓燕 朱蕾 川报观察记者 徐中成)

       九寨沟景区管理局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