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理县古尔沟华美达酒店内,前来泡温泉的游客来了一拨又一拨。“我们的温泉现在是网红打卡点,必须要提前预定才有房。”华美达酒店总经理龚元根告诉记者,凭借稀缺的温泉资源和优质的旅游服务,华美达酒店去年还获得了“四川省最佳温泉酒店奖”。

       火,还来自一组扯眼的数据。当天,阿坝州文化体育和旅游局晒出2019年旅游成绩单:从全州13县(市)来看,理县克服泥石流灾害的不利影响,去年共接待游客580.94万人次,位列全州第二;旅游收入突破40亿元,位列全州第一。

       水没有九寨沟知名,山没有四姑娘山出名,甚至全县境内没有一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处于高山峡谷中仅有4万多人的小县城,旅游为啥这么火?

       旅游布局上,注重差异发展

       1月10日,对于理县上孟乡村民王菊而言,是一个特别的日子。当天,全新的孟屯河谷滑雪场正式亮相迎客。至此,从海拔2000多米到4000多米,理县已梯次建成三个滑雪场,其中既有专业的滑雪道,也有小孩体验的戏雪区,每一个都各具特点。

       “这里将成为游客一个全新的滑雪戏雪好去处。预计今年一季度,有望吸引上万人次游客来。”孟屯河谷滑雪场景区总经理郭磊表示,孟屯河谷滑雪场的建成运营,填补了当地冬季旅游的空白。

       “建起滑雪场,我们乡冬天就有游客来了。”王菊告诉记者,孟屯河谷被称为“背包客的天堂”,但“淡旺季”十分明显,特别是一到冬季,基本没有游客,生意“秋”的很。

       其实,不仅是孟屯河谷,对于整个理县来说,前几年,“淡旺季”现象都十分突出。

       如何破题?在旅游布局上,理县坚持“全域化布局、差异化定位、特色化发展”,依托区域特点和资源禀赋,将全县旅游产业划分为东部羌文化体验和休闲旅游、南部产城相融和品牌旅游、西部红叶温泉和冰雪娱乐、北部户外运动和体旅融合“四大示范片区”。同时,县上成立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每年设立文化旅游发展专项基金 1200万元,不断丰富旅游业态,强化片区龙头景区景点带动。目前,全县已梯次建成桃坪羌寨、甘堡藏寨、米亚罗、鹧鸪山自然公园等4A级旅游景区。

       理县县委副书记、县长王世伟介绍,经过接力发展,目前,理县“春观花、夏避暑、秋赏红叶、冬玩冰雪、体验藏羌风情”的全域全时旅游态势已基本形成,构建起了“淡季不淡、旺季更旺、四季同热”的旅游格局。

       “理县的旅游业态非常丰富,老人小孩和年轻人来了都有耍的。”成都游客王倩倩说,在理县,既能住寨子看红叶,又能泡温泉玩冰雪,旅游体验很安逸。“特别是汶马高速公路分段试通车,从成都到理县一路高速,非常方便。”

       持续办节庆,搅热旅游市场

       在羌族村寨蒲溪乡,每年农历二月初二都要举办夬儒节。

       这一天,蒲溪乡村民要敲羊皮鼓,唱祭祀歌,转山转寨,祈祷风调雨顺、吉祥平安,开启新一年的春耕生产。

       “从2012年起,我们已连续在蒲溪乡办了8年夬儒节。”理县副县长刘霞告诉记者,坚持连续办夬儒节,既能对外展示羌民族的祭祀和生活、农作场景,又能传承保护民族技艺和文化,增添村民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还能吸引外来游客,推动全县文旅融合发展。

       理县处于从成都平原到青藏高原的一个过渡地带,是阿坝州藏羌文化走廊的重要节点,除了拥有各种高原风光,民族民俗文化十分浓厚。在发展旅游的过程中,理县坚持举办夬儒节、红叶温泉节、若木纽节、半脊峰登山节、花儿纳吉赛歌会等特色节庆活动,把文化活动转化为文化产品、文化产业,从而带动群众产业转型,共享旅游发展红利。

       “这几年,理县正在积极申创‘天府旅游名县’,文化旅游活动早已融入到每个群众的生产生活中。” 刘霞说,游客一来,很多村民从农民变成演员,带着游客互跳互唱,让他们不光感受到理县山好水好,其实民风更好。“现在,全县沿河谷80%的群众,直接或间接从事旅游服务,全县群众人均收入中的68%直接或间接来自于旅游。”

       独特的节庆活动,拉动了蒲溪乡休溪村村民吃上“旅游饭”。去年,休溪村人均收入突破上万元,其中文化旅游收入占20%左右。

       在桃坪羌寨,74岁的羌族婆婆于纪兰也吃上了“导游饭”。于纪兰从小在桃坪羌寨长大,看到来寨子旅游的人特别多,于是就自发做起景区讲解员。“我就想把寨子里的故事和羌民族文化,原滋原味讲给游客听。”于纪兰说,对这个职业,她是发自内心的喜爱。

       桃坪羌寨尔玛人家店老板陈硕则希望,在办好节庆的同时,加强文化遗址的保护,对桃坪烽火台、字库等遗址进行恢复。同时,增加释比文化、羊皮鼓等表演,留住更多游客。

       “后备箱工程”,让游客满载而归

       通化乡西山村位于一个高半山上,从山脚到村里,得经过40多道大弯。因为山高路陡,前几年,村民种的土豆、水果卖不脱,更是家常便饭。

       “背下山去卖,有时候弄破相,连车费都卖不回来。”村民黄秀英说,一些村民为此不得不背井离乡,搬到河坝里。

       改变始于一家网红民宿“浮云牧场”的爆红。依托西山村的阳光和浮云景观资源,理县本地人杨天林和几个朋友投资建起“浮云牧场”,营业后生意十分火。为满足游客食宿,“浮云牧场”与西山村村签订了原生态农特产品购销协议,以高于当年市场价20%的价格收购村民的农特产品。

       尝到甜头的黄秀英告诉记者,很多游客来“浮云牧场”耍了,走的时候,还要买当地的土豆、水果、腊肉、香肠等农特产品。“通过卖农特产品,村里的贫困户都挣到了钱,摘掉了穷帽子。”

       理县大部分村寨分布在高半山和深沟远寨,如何实现全域旅游发展?

       对此,理县立足于“建成生态产品的供给区”的目标定位,把生态农业当成基础产业,大力发展特色水果和精细蔬菜,做成为下一步旅游发展和变成旅游商品打基础。同时,适应自驾游发展的新形势,大力实施“后备箱工程”,将本土农特产品与旅游深度融合,让游客在汽车后备箱装满农特产品带回家。

       “现在,我们理县从每年4月到12月,有车厘子、枇杷、脆李子、糖心苹果等二三十种水果,整个岷江河谷就是一条飘香的水果沟。”刘霞说,“后备箱工程”,为旅游供给侧改革提供了丰厚的生态旅游产品,丰富了全域旅游的内涵。

       古尔沟镇以华美达酒店为龙头,积极丰富泡温泉、跳锅庄、穿藏装、品藏餐等旅游项目,发展"体验式"旅游业和观光休闲农业。“这几年,全镇旅游业在酒店数量、游客接待量、旅游收入和旅游就业四个方面均实现了翻番。”古尔沟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李贵全说,2000多人的古尔沟小镇,现在年接待游客突破6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近2亿元。周琳 川报观察 记者 徐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