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所有的生物构成和谐、灵动、绝美的生物链,是维系生态系统平衡的关键,每一个物种都不能缺席。

       若尔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于1994年,1998年晋升为“国家级”,2008年列入“国际重要湿地”,成为四川省第一个“国际重要湿地”,管辖面积16万多公顷。 

       历年来保护区十分关注区域内野生动植物的生长和栖息环境,通过治沙、湿地恢复、野生动物重要区域实施季节性限牧、禁牧、草畜平衡等综合性的生态治理来修护湿地生态系统,先后聘用近千名生态管护员和30名公益林管护员以及66名湿护员形成较强保护网络体系加大保护力度。依法严厉打击在保护区非法采集、猎捕以及破坏野生动植物生存环境的行为,为保护区生态系统的安全保驾护航。

       对保护区的旗舰物种——黑颈鹤实施环志,深入了解它的生境、迁徙等状况,有20只黑颈鹤带着若尔盖(R)标记,每年在若尔盖和云贵高原的之间来回迁徙,保护区为他们量身定制93条样线每年进行监测巡护,通过一系列的保护措施,使黑颈鹤的种群数量稳步上升已达1000只左右,今年计划使用红外相机实时监测它的繁殖、日常生活状况。

       2021年我国第一个“若尔盖狼生态保护监测站”正式落户花湖保护站,并投入20万进行监测,今年保护区计划再次投入85万元实施狼项圈佩戴科学研究,标志着对野生狼种群的保护进入更加规范、更加科学的研究领域。2021年3月通过保护区的高清摄像头监测到东方白鹳,属全球性易危物种、列入中国濒危物种红皮书,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全球该野生物种不足3000只,被称为“鸟类大熊猫”。从历史的记录到真实的再现,引起不小的轰动。本次对东方白鹳监控画面的记录打破了四川省首次对该物种的影像记录。随后陆续监测到新物种:羚牛、彩鹮等野生鸟类,至此若尔盖湿地保护区内的一级保护动物由原来的9种增加到现在的17种。

       保护区与县教育局合作先后编写和整理正式出版两本汉藏双语版的自然教育环境教材——《阿克琼拉—若尔盖的神鸟黑颈鹤》(黑颈鹤的藏语)和《色青梅朵—若尔盖的金莲花》(保护区常见植物金莲花的藏语),将6所中小学校挂牌为“四川若尔盖湿地环境教育示范学校”均在使用保护区的环境教育乡土教材,每年定期开展若尔盖湿地夏令营活动,让保护区的环境教育既深入课堂又延伸到自然。这些教材得到省林草局湿地处的高度认可和相关专家以及保护界同仁的肯定!

       为了拓展野生动植物保护公益宣传,先后在保护区管理局和花湖建设两个宣教中心,野生涉及动植物标100余件并

       免费向公众开放,2021年保护区“花湖”被评为“四川省自然教育基地”,进一步提升保护区生态系统教育的高度。

       保护每一个物种,维系好生态系统的平衡,我们一直都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