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刚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薛维睿
10月20日上午,沿着蜿蜒山路驶入雅安市荥经县龙苍沟,翠竹长廊少了几分往日静谧,满载绿植的车辆接连驶过,工人在道路两旁忙着栽绿植。
“放稳了,起!”在龙苍沟镇万年村入口,一组大型熊猫雕塑正被起重车吊起。“看!这里又是新面貌了。”现场忙碌的龙苍沟镇副镇长刘伟向记者介绍起村里新变化,“那边是貊貊走廊,这边是貊貊世界,都是我们新打造的文旅融合项目。”“貊貊”是荥经县重点打造的大熊猫国家公园南入口专属形象IP。
“项目计划本月底基本建成,现在正加班加点冲刺。”刘伟同时也是荥经县大熊猫国家公园龙苍沟入口社区共建共管共享办公室园地合作共享部部长。最近两天,他和同事们学报告、抓建设两不误,“学习了党的二十大报告,我们干劲更足了,绿色发展正是我们加速推进的工作。”
龙苍沟镇党委书记高小松表示,现在目标更明晰、信心更坚定,“我们将以更大力度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围绕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创新示范区目标,做强森林康养核心产业,拓展文旅业态,着力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万年村距大熊猫国家公园核心保护区20多公里,被称为大熊猫国家公园南入口社区第一村。过去几年,随着大熊猫国家公园的建设,该村结合自身区位优势、自然禀赋,打造出了颇具特色的“熊猫社区”。
这个备受游客青睐的打卡地,还在不断“上新”。原来的陶家坝小区,现在已经更名为貊貊小区。上个月,这里新建的熊猫氧养民宿酒店举行了一场热闹的开业仪式。“民宿一共24个房间,预计每年实现营业收入超30万元。”万年村党总支书记杨晓林表示,这是雅安首个村集体独资民宿酒店,有望成为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
坚持生态打底,在万年村童家山,另一处村集体经济支柱产业也正蓬勃生长。
“我们这里雨水足、空气湿度大,方竹长得特别好。”在半山腰,村民陶用均几年前种下的方竹,如今已经修直挺拔、满目苍翠。去年,依托林竹产业优势,村里规划新建了500亩方竹产业基地,陶用均将家里20余亩土地入股,交由村股份经济合作联社统一管理,产生收益后分红。
“我还能腾出时间外出务工,现在年收入差不多有十四五万元。”提起未来,陶用均满是憧憬,“基地还要打造游步道、采摘基地,政府带着我们发展竹林休闲旅游,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依托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机遇,万年村一手抓生态环境保护,把荒山变青山;一手抓绿色产业培育,把青山变金山,走上生态优先绿色转型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如今,村里环境优美、产业兴旺、村民富足。”杨晓林介绍,村集体经济年收入目前已突破5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