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由国家文物局科技教育司、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四川省文物局共同主办,四川大学承办的第三届“文物科技创新论坛”在成都召开。

       论坛以“文物保护与价值阐释科技创新成果及应用”为主题,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专题任务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为主要内容,旨在促进研究成果交流、加强沟通合作、激发文物科技创新活力。来自专题任务各项目组、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和四川省有关单位的150余名代表参加了论坛。

       国家文物局科技教育司主要负责人在致辞中说,2019年以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专题任务先后启动了36个项目。来自全国文博机构、高校、科研院所的200多个科研团队,在中华文明探源研究、文化遗产风险监测与防控体系构建、石窟寺及墓葬壁画保护关键技术研究、馆藏文物一体化防震及深海考古技术装备研发等领域取得了多项成果和技术突破,推动了我国文物领域科技进步。

       四川大学相关负责人表示,四川大学成立四川大学考古科学中心,充分利用综合性大学的学术积淀和研究实力,深度参与三星堆考古发掘、研究和阐释,开展中华文明探源研究,系统深入地阐释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演进格局,为加强中华文明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阐释,推进文化自信自强贡献力量。四川大学将进一步加强建设,力争成为有影响力、话语权的高水平研究基地和考古研究与文物保护的人才培养高地。

       论坛聚焦考古与文化遗产价值认知、文物病害评估与保护修复、文化遗产风险监测与防控、文化遗产传承利用关键技术4个重点方向。来自12个项目组的13位专家分享了项目最新研究成果。论坛以大会报告和海报交流相结合的形式,14个项目组通过学术海报进行了成果展示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