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扎实推动《黑水县冰川保护人才港建设方案》落地见效,近日,达古冰川管理局精心选派10名冰川保护与生态旅游领域的专业人才,远赴新疆中国科学院天山冰川观测试验站,开展了一场为期4天的专题培训学习。此次培训旨在强化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业务能力与专业技能,积极探索冰川保护与生态旅游协同发展的新路径。

本次培训内容翔实,形式多样,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来自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西北师范大学及新疆相关领域的10位资深专家,为学员们带来了一系列前沿、深刻的专题报告。报告主题聚焦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冰川科学与保护实践,涵盖了《解码气候变暖背景下的冰川变化与保护》《冰川环境污染与治理初探》《走进极地世界、探索冰雪奥秘》《新疆气象监测精密高质量发展与气候变化事实及未来预估》《新疆阿尔泰山冰川观测》《山地冰川常规观测方法研讨》《基于微观地球工程技术减缓冰川消融研究》等核心议题。在讲座过程中,专家与学员们围绕生态旅游发展、冰川变化机理、保护策略、环境治理、气象影响、观测技术以及极地冰川研究的启示等,进行了多轮深入、热烈的交流研讨。学员们尤其结合达古冰川的实际情况,就其变化趋势、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中面临的具体问题,与专家们进行了富有建设性的探讨,为达古冰川的科学保护与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

此次赴新疆培训,是管理局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推动科技兴旅的重要举措。一是,在人才培养上实现了“精准滴灌”。通过对接国内顶尖科研平台,针对一线实际需求设置课程,使专业人才的视野得到开拓,理论素养与实践技能得到双提升,为冰川保护事业注入了新的智力动能。二是,在技术传承上凸显了“传帮带”实效。“一对一”的指导模式确保了先进技术和宝贵经验得以有效传递和本土化吸收,缩短了人才培养周期,为构建一支“带不走”的本地专业化队伍奠定了坚实基础。三是,在发展路径上明确了“科技赋能”方向。培训将最前沿的冰川科学研究与生态旅游发展需求相结合,启示学员如何运用科学数据、先进模型和技术手段,更精准地评估冰川资源、预警环境风险、规划旅游活动,从而实现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动态平衡与协同增效。

培训结束后,学员们纷纷表示,将把此次学习到的先进理念、前沿知识、实用技术和宝贵经验认真梳理、消化吸收,把科技的星火和创新的思维带回达古冰川,并尽快转化为推动达古冰川保护与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行动和实际成果,助力黑水县走出一条以科技服务赋能生态旅游、以人才振兴推动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创新之路。

文字 | 科研处
编辑 | 严彬
责编 | 马燕
审核 | 吴成红
色彩盛宴
平分秋色
大地回春
夏树苍翠
秋意深浓
冰铺雪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