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阳光福地 尽赏风情茂县
创天府旅游名县
茂县是我国羌族主要聚居区和羌族文化核心区。全县地理气候适宜,区位优势优越,自然资源丰富,人文积淀厚重,旅游文化资源多样且富集,拥有以中国古羌城为核心的文化旅游、以九鼎山高山滑雪场为核心的特种旅游、以叠溪-松坪沟4A级景区为核心的生态旅游及以坪头羌寨为代表的乡村旅游“四大”文化旅游品牌。境内还有黑虎羌寨碉楼群、营盘山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红四方面军土门战役遗址及宝鼎沟国家自然保护区、土地岭国家森林公园等诸多人文自然景点。
悠久古老的历史文化
源远流长的羌民族文化
和旖旎多姿的自然风光
为茂县旅游产业的发展
建设羌文化旅游目的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茂县坚持以生态为特色、文化为内涵,依托秀美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人文风情,举全县之力深入推进“天府旅游名县”创建,推动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努力打造全国羌文化旅游目的地。
全力打造体系化、精细化的特色产品,提升知名度和市场吸引力。
目前,拥有国家AAAA级景区3个、AAA级景区3个、省级风景名胜区2个、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1个、省级地质公园1 个、省级森林公园1个、国家级文保单位3个、野生大熊猫分布区1处。
先后荣获 “四川省乡村旅游示范县”、“四川省乡村旅游强县”、“四川省现代农业基地强县”、“四川省生态旅游示范区"、“十大康养旅游目的地”、“十大冰雪旅游目的地”、“四川省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县"等殊荣。
成功入选首批国家级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区、首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单,“中国古羌城”景区入选第一批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体验基地名单。2019年实现游客接待人数302.4万人次,增长115.87%;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2.39亿元,增长115.31%。
立足生态优势、文化优势、区位优势,全面开展旅游资源普查,充分挖掘旅游发展优势和丰富内涵,注重生态、文态、业态“三态”发展布局。
以规划为引领,积极衔接《国家级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区纲要》《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总体规划》,围绕文化旅游、特种旅游、生态旅游、乡村旅游和红色旅游,对中国古羌城、九鼎山-文镇大峡谷、羌乡古寨、红色遗迹等景区资源进行详细性规划,编制完成《全域旅游规划》《十三五旅游扶贫专项规划》等规划,将旅游规划与城乡建设、土地利用、环境保护、脱贫攻坚等规划相衔接,形成多规合一的发展体系,构建起“快进慢游”的旅游格局。
加大宣传营销力度,强化品牌效应,精心推出一批品质优良的宣传产品,着力展示“阳光福地、风情茂县”等品牌形象。
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线上营销和线下营销相结合,积极推动东西协作,与浙江温岭、玉环签订《旅游战略合作协议》《互为客源地和目的地协议》,加强旅游产品合作的深度研发,争取旅游产品互为延伸和补充。
在2019安逸有“李”第二届茂县李文化旅游节重大农旅活动中,以“三个农民新闻发布会”、“十万茂县农民写给都市人的一封公开信”的营销方式,在媒体宣传中引起强烈反响。建立传统渠道和新媒体渠道相融合的全媒体信息传播机制,同步加大旅游形象宣传力度,提升茂县旅游的美誉度和知名度。
01. 着力推进“文旅融合”
打造以民俗节庆活动为代表的旅游品牌建设,举办“瓦尔俄足”节和羌年以及传统转山会等活动,荣获“最具潜力县域节庆奖”并入选“全国优秀县域节庆”名录;聚集羌族博物馆、非物质文化传习中心等优势项目,全力打造原生态羌文化展示区。
02. 着力推进“农旅融合”
依托四川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名誉、3个地理标志认证产品、33 个“三品一标”产品、8个农特万亩示范基地等特色生态农业优势,举办甜樱桃采摘节、“安逸有李”茂县李文化旅游节等节庆活动,带动周边地区实现观光采摘和乡村旅游收入。成功打造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2个(坪头、甘青)、省级乡村旅游示范镇2个(凤仪镇、叠溪镇)、精品旅游村寨10个、 星级农家乐51家,现有各类住宿接待设施500家、旅游接待床位3万余张。
03. 着力推进“体旅融合”
依托民族特色,打造运动休闲度假为一体的旅游新业态,九鼎山风景区成功入围四川十大冰雪旅游目的地,持续成功举办九鼎山全球越野挑战赛、首届川西海子超级山地马拉松比赛、WKF世界自由搏击争霸赛和西南滑雪挑战赛等体育活动。
通过重大活动的举办,全域旅游产品和业态不断创新升级,逐步呈现游客和资本双重追逐的良好趋势。
通讯:茂县融媒体中心